白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天蓝釉葡萄纹
十楞大碗

MATSERPIECE



名称:天蓝釉葡萄纹十楞大碗
年代:清雍正年间
尺寸:高11.5厘米,口径25.2厘米,足径14.7厘米
碗十方形,敞口,圆唇,斜壁,下腹折收与平底相连,圈足,足底光凸呈泥鳅背状。通体施天蓝釉,外壁10面均用釉里红绘葡萄串纹。外底青花书“大清雍正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釉里红出现于元代,由于当时技术条件所限,尚不能控制呈色的稳定,因此发色纯正的制品不多。至清代雍正时期,已经完全能够掌握釉里红的烧制技巧,故能随心所欲地控制其呈色。此碗在浓艳纯净的天蓝色釉衬托下,以釉里红绘画水灵灵的葡萄,颗粒饱满,鲜嫩欲滴,天蓝,紫红相互衬托,各臻其妙。
来源:故宫博物院

白露
White Dew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3个节气。斗指癸;太阳达黄经165度;于公历9月7-9日交节。民谚云:‘白露身弗露。’言至是天气乃肃,可以授衣耳。”



白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
鸿为大,雁为小,是不同的两种。鸿雁二月北飞,八月南飞。
二候玄鸟归
玄鸟就是燕子,燕子是春分而来,秋分而去,它是北方之鸟,南飞带来生机。如今北飞为归,红花半落燕归去,秋风萧瑟,要白露满山叶飞坠了。
三候群鸟养羞
这个“羞”同“馐”,是美食。“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




节令活动
收清露
中国民间在白露节气有“收清露”的习俗,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因此,收清露成为白露最特别的一种“仪式”。
饮白露茶
白露茶就是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此时的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它的另一个生长佳期。
吃番薯
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说:“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
啜米酒
湖南资兴的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
祭禹王
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将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吃龙眼
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
图片、文字来源网络
浙江省现代陶瓷艺术博物馆致力于为陶瓷文化与艺术的传承、创新、发展搭建一个公共开放的交流、 创造、传播平台。欢迎对现代陶瓷艺术感兴趣的朋友前来参观、体验,期待与您相见!


浙江省现代陶瓷艺术博物馆作为浙江省唯一一家以现代陶瓷艺术为主题的博物馆,由浙江省民政厅和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于2017年11月批准创办。博物馆坐落于杭州湘湖4A级景区眉山岛上,其周边的历史遗址与建筑众多且保存良好,能较全面地反映湘湖地区不同时期陶瓷生产的发展历史及工艺成就。
博物馆致力于为陶瓷文化与艺术的传承、创新、发展搭建一个公共开放的交流、 创造、传播平台。博物馆在基本馆藏固展、学术研究、艺术展览、公共教育、 国际交流和文创生活六个板块上,共同发力,相得益彰,六个板块内容既独立又相互融合。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现代陶瓷艺术博物馆。



浙江省现代陶瓷艺术博物馆鸟瞰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