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陶艺术家|天青隐芳华,倾志钻研苦


朱文立
朱文立,大国工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河南省优秀专家,中国十大杰出陶瓷人物,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河南省分会理事,中国科技考古学会理事,自1976年以来,一直从事汝瓷研究工作,先后研制成功了临汝窑豆绿釉、天蓝釉、月白釉、葱绿釉。1987年4月,研制成功汝官瓷天青釉。次年7月,汝官瓷天青釉通过了轻工部和河南省科委鉴定,填补了我国“汝瓷”这项空白,使断代800年的汝瓷再现于世。从1989年开始,先后在汝州城内找到了文庙汝官窑遗址、张公巷北宋官窑遗址、将台柴窑遗址,破解了中国陶瓷史上三大悬案,并且找到了唐代的风穴寺窑址。

朱文立作品《天青玉壶春》
百转千回,终守汝艺
我是1966年高中毕业,那时农村生活很苦。跳出“农门”成为当时许多人的目标,于我而言,有两条出路,一是参军,二是当工人,当兵也是我最后的机会。令人无奈的是,原本血压正常的我在体检时却被判定血压偏高,致使我无缘军旅,只好回到农村。到了1969年又开始征兵,我由于超龄没能报名。当时我和另一个适龄青年负责外调工作,需在体检站等他体检后才能去搞外调,在等的过程中,带兵的领导问我是检查身体吧?我随口回答是,体检一路过关。带兵的领导说:你是高中生,带你去就是让你当干部。到部队训练三个月,已口头宣布让我到团部当文书,但文件没下来,在这关键时刻我患上了急性胸膜炎,不能再提干,但部队领导不想让我复员,一直留我到1975年,没办法才让我退役。由于我爱人是工人,部队三次来地方为我安排工作,地方不接收,没办法我只能回到农村。当时煤矿招工,由于我患过病,煤矿工人也不够格,当时汝瓷厂招临时工,我才到了汝瓷厂当一名临时工。由于我学生时期对化学很喜爱,汝瓷正与化学联系紧密,所以厂领导安排我到了实验室,先后研制成功了临汝瓷、汝瓷等难题,一步一步走到了现在,终生与汝瓷结缘。

朱文立作品《天青细颈瓶》

朱文立作品《天青纸锤瓶》
传承是根本,是基础。
Q3: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汝瓷烧制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您认为在传承与创新之间应该如何平衡?在传授技艺给年轻一代时,您特别注重哪些方面?
不了解传承就不可能创新,创新就没有目标,就好像一棵无根的树,就不可能枝繁叶茂。所以,传授技艺给年轻一代时,要德才兼备,品德要放在第一位。

《罗汉杯茶具》
罗汉杯其名来源是因为形似僧人所用饭钵。此杯口向内收口,因此茶香难散,可以更好的体会到茶之本味。器型不会太小,贴合手型,持握舒适,有似玉非玉之美,充满禅意。观其釉色,温润古朴;手掌轻抚釉面,微微湿润,仿佛有水在釉面和手掌之间流动,为之惊叹。
资讯
让博物馆成为你我的终身课堂
扫码关注我们